電話:0562-2199950
郵箱:1504916284@qq.com
傳真:
地址:銅陵市義安大道61號財富廣場A座23層
網址:http://www.ahghkj.com/
聚焦經濟:青海黃金產業的“黃金夢”
發表時間:2016/2/19 10:04:54 瀏覽次數:2217
近幾年,無論是黃金消費,還是黃金生產、加工與銷售,中國都已當之無愧地成為“領軍者”。而這其中,迅速崛起并有望打造國內黃金行業第五大品牌的——青海“昆金”,正在全球黃金價格的滌蕩中,洗凈“鉛塵”,有望成為西部最大的黃金冶煉基地,向著“十三五”期間全產業鏈共贏發展之路穩步邁進。
在“十二五”開局之時,青海黃金產業與全國一樣,在國際價格一路看漲的態勢中,高歌猛進背后的創新能力不足、管理相對粗放、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等等問題,都被隱藏在效益好、規模擴張的背后,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。
直到國際黃金價格在2013年一年下降26%后,本來就受制于運距遠、產業鏈短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等因素的青海黃金產業,眼看著昔日輝煌漸行漸遠,這才開始意識到行業已經到了不變革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尷尬境地。
變革的危機感、緊迫感,使得青海黃金產業開始進行從外部市場要“紅利”轉變為內生改革要動力的戰略轉型,兩年時間,就鍛造成為我省“十二五”期間資源整合最為成功的行業之一。
2014年全省生產黃金6.8噸,實現工業總產值17.5億元,實現利潤3.8億元。2015年生產黃金6.8噸,實現工業總產值22.5億元,實現利潤2.2億元。數字的相同里,是產品結構變化的不同,成品金產量的增加提高了產值。產量多年保持全國前列,起支撐作用的是行業結構的優化發展。
清晰路徑:做大做強黃金產業
行走在青海境內柴達木北緣、東昆侖、北祁連山,一路排列下去:灘澗山、溝里、五龍溝、大場、抗得弄舍、瓦楞根、松樹南溝等黃金大型礦山中,僅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就已經接近500噸,其中工業儲量約占30%左右,遠景資源量達千噸以上,這樣的資本讓青海成為黃金資源大省當之無愧。
而想要促進全省黃金資源有序開發,引導黃金行業加快轉型升級、做大做強,制定行業內的宏觀發展規劃也成為一種必然。
2013年《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黃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出臺,將我省黃金發展思路和目標確定為:以都蘭黃金產業園為載體,優化產業布局,分散采選、集中冶煉,延伸產業鏈,強化上下游產業對接,發展循環經濟,加快產業升級,推進資源和企業整合,提高產業集中度等,形成規模化的冶煉、精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一體的黃金產業發展格局。
到2020年,全省日處理礦石量以及黃金工業產值要翻到一番以上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,實現黃金產業探、采、選、冶、精煉以及精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式發展,成為我省礦產品中產業鏈最長、最全、附加值最高的行業。
整合轉型:資源大省產業路
2013年6月,按照“產業上游不整合,下游整合”的方式,我省組織協調山東黃金資源開發有限公司、西部礦業集團公司、都蘭金輝礦業公司等9家公司在原山金西部冶煉廠的基礎上,共同組建青海昆侖黃金有限公司。
“昆侖黃金”被列為我省“雙百工程”重點企業,致力于打造繼中金黃金、山東黃金、紫金礦業、招遠黃金之后的中國第五大黃金品牌。
“在成立青海昆侖黃金有限公司之前,青海有上規模黃金生產加工企業5家,但還沒有精煉廠,主要是以粗加工為主,向省外輸出精礦和部分合質金,粗選的礦石向外運輸,運距長、成本高,面對國際市場價格從2011年9月份的1900美元/盎司到今天的不到1200美元,甚至跌破了生產成本。粗放式企業發展的老辦法已經行不通了,要發展,就得變!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所屬省黃金管理局局長馬新洲說。
資源整合的成果在2015年得以顯現:昆侖黃金累計生產國標金2.9噸,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,而隨著新的精煉廠的建設,昆侖黃金打造的“昆金”品牌躋身全國前五的目標正在加速實現。
行業的大整合,落實在省政府對黃金產業的指導幫扶上,黃金產業園規劃正在積極評審完善;生態資源補償費先征后返相關政策正在協調中;作為我省乃至全國的特大型金礦——大場金礦前期工作已經深入開展……
與此同時,在省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昆侖黃金二期難處理200噸/日金精礦冶煉項目已于2014年11月動工建設。項目建成后,金輝礦業等黃金礦山生產的難處理金精礦可以完成省內就地加工。在解決我省含高砷、硫難處理金精礦精深加工難題的同時,將黃金回收率提高到95%以上,年新增工業總產值5億元。
降本增效:打響效益攻堅戰
“我們不能左右金價,但可以控制成本。”“只有一個倒閉的企業,不可能有一個倒閉的行業”……這些話源自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啟元的切身體會。
自我加壓、苦練內功,是這幾年青海黃金行業企業的“必修課”,昆侖黃金有限公司通過回收氰渣中的有價金屬,探索白銀深加工增值辦法等,2015年處理尾渣3200噸,回收金5.85公斤、銀177公斤;
海鑫公司通過周生產安全例會、員工班前會等形式,把成本核算與管理再下沉一級,進一步分解到工段、班組的成本優先戰略,企業的安全環保、生產、成本等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——噸處理成本下降至300元以內;
山金公司在進一步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上,采取高品位礦石直接冶煉的方式,節省礦石運輸和選礦成本,2015年節省成本200余萬元。
這其中,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“十型礦山”建設的企業管理模式和創新能力提升經驗在業內得到廣泛認可,并在全行業推廣。
針對使用氰化鈉環保壓力進一步加大的實際,金輝礦業探索用無毒藥劑替代氰化物進行尾礦綜合利用。最終,通過大量實驗,攻克了技術難題,在業內率先試驗出了效果較好的無毒提金藥劑——綠金,為2016年的生產提供了先進技術與行業競爭力的保障。目前,這項技術已成功在高原地區投入大規模生產。
走進金輝礦業,可供300余人用餐的食堂,窗明幾凈,井井有條,在這里企業處處精打細算、事事厲行節約的成本管理,可謂發揮到了極致,每餐的殘羹剩飯合起來裝不滿一盤。就是在這樣近乎苛刻的管理下,2015年,金輝礦業通過“提質增效、降本增效”等方式,增加效益3000多萬元。
綠色礦山:黃金產業“終極夢”
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誰也不會相信在青藏高原的大山深處,在黃金開發的生產一線,能像城市建設的必備音符一樣,既有人工湖、景觀亭,又有音樂噴泉、健身小廣場,6萬余株八瓣梅、刺玫、沙棗樹等綠色植物在嚴寒中挺立,花園式礦山逐漸成型。這就是金輝礦業公司在大山深處五龍溝的礦區,“生態保護第一”的發展理念,成為企業在嚴峻的市場夾縫中求生存,悟出的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共存的樸素道理。
2014年,因為推動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、節能減排型礦山企業建設,金輝礦業礦區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,生態質量明顯提高,人居環境、氣候條件得到極大改善,成為全省唯一的“綠色礦山”。
智者察于未萌。堅持走“奉獻黃金白銀,留下青山綠水”的綠色礦山發展理念,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青海黃金產業中的任何一家企業,循著青海生態立省的軌跡,建設綠色礦山成為業內向成本要效益,向轉型要效益之后一種自覺的行動。
從節能減排,推廣采用無廢或少廢工藝中增加的效益;從堅持綜合利用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生態保護中產生效益;從加大綠色環保整治,遵循自然規律,創造拴心留人礦區環境中創造無形效益……
從2013年開始,連續三年在金價低位徘徊的“陰霾”中,青海黃金行業的資源整合、調整轉型之路艱辛卻不黯淡,甚至在市場倒逼成本的困境中頻閃亮點,產業發展路徑清晰而可行,黃金產業的“黃金夢”正逐漸變成現實,這一點尤其值得青海記憶!
來源:?青海日報? 轉自:新華網